|
走进苏郡
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一家茶果专业合作社,是由100户农户入股组建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,基地位于金庭镇(原西山镇)蒋东村,有100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,在苏州和镇区设立了茶叶专卖店,现有职工18名,其中技术人员5名。年产洞庭山碧螺春茶3000公斤,茶叶产销位居金庭镇茶叶企业前茅。合作社通过了ISO9001: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,同年合作社茶果基地与艳阳集团、金玲珑大酒店、先知科技有限公司指定特产供应商,在业界受到一致好评。
为使合作社生产出的碧螺春茶叶无污染、无农药残留,必须从生产基地先入手,合作社派农技员经常到生产基地进行培训、指导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和生物有机肥,坚决杜绝化肥及高残留农药用于基地茶树,真正达到了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,又保护了生态环境。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,实行“六统一”规定:统一采摘、统一挑拣、统一炒制、统一包装、统一宣传,统一销售。合作社挑选二十几个炒茶能手负责炒茶,引进了齐全的检测及化验设备,对每道加工工序进行严格把关,产品合格后方可销售。每年我们生产的“苏郡”牌洞庭碧螺春茶在苏州、上海等城市深受客户喜爱,产品供不应求。
“苏郡”牌洞庭碧螺春茶的原料采摘于清明前后3月上旬至4月中旬茶树嫩芽,经精心拣剔(摊凉)、高温杀青、热揉成形、搓团显毫、干燥、冷却、包装等八道工序,严格按照《绿色食品洞庭山碧螺春茶生产操作规程》精制而成。
我们深知好的碧螺春茶不仅在挑拣、炒制环节上要注重,更重要的是茶树品种、栽培模式和 适宜的气候条件,以及从采摘开始的每一道环节。为发展和保留地道的东山碧螺春茶所特有的品质和韵味,合作社统一栽培祖传的洞庭山群体小叶种茶树,采用传统的果茶间作方式,确保生产的碧螺春茶叶香气涵盖花果之香,滋味甘淳,“苏郡”牌洞庭碧螺春茶严格按照《绿色食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园管理规程》实行科学化管理,采用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形成茶叶“生产+加工+销售”一体化的产业链条,集中管理,做到肥料、农药统一采购、发放、使用,生产规程统一执行、耕作制度统一实施、鲜叶统一采摘、交售;合作社与基地茶农签定管理收购合同,发放《生产卡》,加强管理和重视质量控制,建立生产档案,保证鲜叶符合制作绿色食品茶的原料要求。严把茶叶卫生技能关:一、加工车间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。二、严把鲜叶采摘关。 三、严把加工质量关。四严把产 。品质量关。 五、提高质量水平。
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打响“苏郡”品牌,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,我们在生产工艺上不断提高要求,在鲜叶挑拣上从开始的一芽一叶炒制普通碧螺春茶,到2010年改为挑拣单芽炒制精品碧螺春茶,今年我们又在挑拣单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挑拣,要求单芽长度一致,不能超过1.3公分。茶叶由精心挑选的能手炒制,从而炒制出几百公斤真正的极品碧螺春,我们的极品碧螺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,农户收入也提高不少。
随着我们西山碧螺景区总体建设开发力度加大加快,给我们合作社发展带来了机遇,经苏州市、吴中区及金庭镇领导商量决定把我们合作社搬迁至风景秀丽、资源丰富的申丰西山特产总汇商业街,2010年在新址已建造300平方米标准茶叶生产车间及办公接待楼, 提高茶叶(果品)生产加工总量。加快茶、果树品种改良更新进度,新建5亩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茶母本园,培育15万支茶苗和0.3万棵优质白玉枇杷苗,组织一批杨梅树苗、桃苗、梨苗无偿分发给社员种植,扩大优质茶果产品生产规模,加大技术培训和营销宣传的力度,组织社员开展病虫防治、加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培训活动,严格标准把好明年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关,2012年预算花50万元投入媒体品牌宣传,扩大销售渠道,力争销售总额突破600万元,全面启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,借助我们优越的生态环境、农产资源、人文优势,通过一产带动三产形成资源互补,不断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,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,使我们社员得到更大利益,同时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富裕。
合作社一直秉承“诚信为本”的古训,以“金般品质、百年承诺”为经营理念,
以”打造苏州洞庭碧螺春中国茶叶第一品牌、弘扬国饮“为目标。2003年在苏州西山重新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
合作社已经成功实现产、供、销、研一体化目标,合作社不断延伸茶产业链先后开设
了苏郡茶庄、苏城敏郡土特产商店、苏郡园林民宿,涉及农旅文化产业发展。
拥有连锁经营店30多家。